藍天白雲-一個標準適合出遊的日子,大年初一下午,一家閒來無事,開車前往七星潭一遊
一進到了七星潭,就看到了這兩棟,好像是偶像劇常會出現的拍攝場景,說實在的外牆的配色,還真是與後面的天空以及大海蠻搭的
以前的七星潭只是一個小漁村,雖然這片海域缺乏天然灣澳,然而因黑潮流過,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
根據歷史記載,七星潭的地名最早出現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台灣輿圖」當中,因為該地區羅列著大不等數口小湖泊,目前可能僅存花教大裡的涵翠湖(醉夢湖),明顯呈現低漥地形
一九三六年,日本人在該地區興建「研海飛行場」,因此把湖泊填平,而將原來七星潭地區的居民遷至今天的海灣一帶。昔日遷至海灣一帶的居民習慣自稱為「七星潭人」,所以大家就稱此海灣為七星潭
七星潭社區主要為花蓮縣新城鄉的「北埔村」和「大漢村」,人口將近一千人,約有一百七十幾戶;居民的組成有原住民、本省籍人士、外省籍退伍榮民等,族群呈現多元風貌
其中本省籍居民大多為宜蘭漁民的後裔,日治時期先民從宜蘭捕魚至此,發現「七星潭」漁獲豐富,因而定居下來
外省籍退伍榮民大都為民國七十年左右由鄰近的空軍基地、海防班哨退伍,並娶原住民為妻,在此落地生根。早年的平埔族人(加禮宛人),後到的泰雅人也陸續先後加入「七星潭社區」
「水接天、山連雲,美景自天成」這一段花蓮縣歌的歌詞,也許連花蓮人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不過卻十分貼切的描繪了我故鄉的景色
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早期七星潭捕魚方式是以「牽罟」,也就是乘著竹筏出海撒網,再由人力拉拔上岸的方式捕魚
在奇萊鼻處的海岸線向海突出,海灘因而遍佈著河流所遺留下來的大小石礫,這些石礫在海浪經年的來回淘洗下,成為渾圓的鵝卵石或晶瑩剔透的小石子。此處的石頭還有一個特色,充滿粗細不同的線條,為石頭中的礦物被擠壓後再凝結而成,有「石畫岩」之稱
在海灘上不乏可以看到愛好釣魚的釣客,拿著一支釣竿,與大海拼搏
當天的太陽並不很大,但卻已經足夠拍出如此湛藍的海水(我連濾鏡也沒用)
這條倒楣的河豚,不知是自己游上岸來忘記游回去,還是被捕漁人家所棄置在岸上
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二十一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
來到這裡騎車,讓你充分的享受陽光、大海、美景還有無污染的空氣,真是都市所無法體會的舒暢
從這個角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遠方的花蓮空軍基地,它和七星潭可說是近在咫尺;若你有機會搭飛機到花蓮,快要降落前往下方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七星潭
Seven18
鄰近週遭也有很多的民宿,住在這裡可讓你體驗到海風、夜晚觀星、迎接清晨朝陽
這個小店,長得就像你我小時候印象中的"乾媽店"一般
七星潭除了海岸值得遊玩以外,不妨撥個時間,在這個不算大的小漁村裡繞上一繞,相信你會有其他意外的收穫
這些沿山勢而建的平房,是傳統漁村制式化的建築風格
正港當地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從事著捕魚方面的工作
Seven24
原野牧場是目前在七星潭賞景、歇腳休憩、享用美食的好去處,但是,常常是一位難求喔
這裡外觀的特色,就是店主人運用了大量的粉紫色,做為它的塗料;這樣的顏色與後面的大海與藍天搭配起來,感覺上雖然對立但卻又可以融合。而這裡最有特色的餐點,就是運用羊奶所製作的,像是:羊奶咖啡、羊奶花茶、羊奶起士蛋糕…等等,有空不妨來嚐嚐
路旁矮牆上的曼波魚裝飾,近年已成為花蓮新城鄉重點特色推廣的LOGO
花蓮酒廠就像台灣其他的酒廠一般,全力的發展觀光事業
由原先的花蓮市區搬到此地(美崙工業區),面積可說是擴大了好幾倍
Seven30
【洄瀾印象】花蓮七星潭
Alanjih
Author: Alanjih (ID: 5499)
Posted: 2010-03-16 09:32 GMT+00:00
Mileage: 22.74 km
(2 ratings)
Tags: Travel, Photography, Water Activity, Landscape, 【休閒活動】, 【扎記】
Views: 1879
Share
Embed this trip
Click here to load all photos (30)

◆第一次到七星潭,已經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了;記得當時同學大夥兒提議,一同到離學校不遠處的七星潭去玩,幾個人興沖沖的到了之後,心中同時浮現一個同樣的疑惑-「潭」在哪裡?殊不知七星潭的「潭」,並不是一般認知印象中的潭;這樣的往事,雖然時光經歷了二十年,卻十分鮮明的在我腦海裡存放著。
【交通資訊】
從花蓮市區進入,由台九線 ( 211.3 公里處) 『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前花蓮教育大學)前一路口(華西路)進入,進入華西路後就一路直線沿著左邊的機場圍牆直行,到路底後沿著路標(193縣道)左轉,下行約300公尺,一商店轉彎處右轉即可達七星潭風景特定區
【相關資訊】
七星潭風景特定區地理資訊導覽系統 http://gis.hl.gov.tw/website/chisingtan/
七星潭終極攻略 http://www.mybnb.tw/event1115.php

Seven1
藍天白雲-一個標準適合出遊的日子,大年初一下午,一家閒來無事,開車前往七星潭一遊
Seven2
一進到了七星潭,就看到了這兩棟,好像是偶像劇常會出現的拍攝場景,說實在的外牆的配色,還真是與後面的天空以及大海蠻搭的
Seven3
以前的七星潭只是一個小漁村,雖然這片海域缺乏天然灣澳,然而因黑潮流過,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
Seven4
根據歷史記載,七星潭的地名最早出現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台灣輿圖」當中,因為該地區羅列著大不等數口小湖泊,目前可能僅存花教大裡的涵翠湖(醉夢湖),明顯呈現低漥地形
Seven5
一九三六年,日本人在該地區興建「研海飛行場」,因此把湖泊填平,而將原來七星潭地區的居民遷至今天的海灣一帶。昔日遷至海灣一帶的居民習慣自稱為「七星潭人」,所以大家就稱此海灣為七星潭
Seven6
七星潭社區主要為花蓮縣新城鄉的「北埔村」和「大漢村」,人口將近一千人,約有一百七十幾戶;居民的組成有原住民、本省籍人士、外省籍退伍榮民等,族群呈現多元風貌
Seven7
其中本省籍居民大多為宜蘭漁民的後裔,日治時期先民從宜蘭捕魚至此,發現「七星潭」漁獲豐富,因而定居下來
Seven8
外省籍退伍榮民大都為民國七十年左右由鄰近的空軍基地、海防班哨退伍,並娶原住民為妻,在此落地生根。早年的平埔族人(加禮宛人),後到的泰雅人也陸續先後加入「七星潭社區」
Seven9
「水接天、山連雲,美景自天成」這一段花蓮縣歌的歌詞,也許連花蓮人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不過卻十分貼切的描繪了我故鄉的景色
Seven10
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早期七星潭捕魚方式是以「牽罟」,也就是乘著竹筏出海撒網,再由人力拉拔上岸的方式捕魚
Seven11
在奇萊鼻處的海岸線向海突出,海灘因而遍佈著河流所遺留下來的大小石礫,這些石礫在海浪經年的來回淘洗下,成為渾圓的鵝卵石或晶瑩剔透的小石子。此處的石頭還有一個特色,充滿粗細不同的線條,為石頭中的礦物被擠壓後再凝結而成,有「石畫岩」之稱
Seven12
在海灘上不乏可以看到愛好釣魚的釣客,拿著一支釣竿,與大海拼搏
Seven13
當天的太陽並不很大,但卻已經足夠拍出如此湛藍的海水(我連濾鏡也沒用)
Seven14
這條倒楣的河豚,不知是自己游上岸來忘記游回去,還是被捕漁人家所棄置在岸上
Seven15
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二十一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
Seven16
來到這裡騎車,讓你充分的享受陽光、大海、美景還有無污染的空氣,真是都市所無法體會的舒暢
Seven17
從這個角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遠方的花蓮空軍基地,它和七星潭可說是近在咫尺;若你有機會搭飛機到花蓮,快要降落前往下方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七星潭
Seven18
Seven19
鄰近週遭也有很多的民宿,住在這裡可讓你體驗到海風、夜晚觀星、迎接清晨朝陽
Seven20
這個小店,長得就像你我小時候印象中的"乾媽店"一般
Seven21
七星潭除了海岸值得遊玩以外,不妨撥個時間,在這個不算大的小漁村裡繞上一繞,相信你會有其他意外的收穫
Seven22
這些沿山勢而建的平房,是傳統漁村制式化的建築風格
Seven23
正港當地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從事著捕魚方面的工作
Seven24
Seven25
原野牧場是目前在七星潭賞景、歇腳休憩、享用美食的好去處,但是,常常是一位難求喔
Seven26
這裡外觀的特色,就是店主人運用了大量的粉紫色,做為它的塗料;這樣的顏色與後面的大海與藍天搭配起來,感覺上雖然對立但卻又可以融合。而這裡最有特色的餐點,就是運用羊奶所製作的,像是:羊奶咖啡、羊奶花茶、羊奶起士蛋糕…等等,有空不妨來嚐嚐
Seven27
路旁矮牆上的曼波魚裝飾,近年已成為花蓮新城鄉重點特色推廣的LOGO
Seven28
花蓮酒廠就像台灣其他的酒廠一般,全力的發展觀光事業
Seven29
由原先的花蓮市區搬到此地(美崙工業區),面積可說是擴大了好幾倍
Seven30
Post to:
FacebookMySpaceDiggDelicious
StumbleUponGoogle BookmarksYahoo! Bookmarks
FunPHEMiDEMi

Comments

Loading...

Leave your comment

Name:
Email: (Optional)
URL: (Optional)
Message:
You can use some HTML tags, such as <b>, <i>, <u>, <s>
Verification:


Regenerate
 
©2024 Mobile Action Technolog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