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陲地帶,自古以來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是一處不易統治且常常出亂子的地區。朱元璋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梁王舉兵反叛,朱元璋派三十萬江淮大軍平叛,弭平叛亂後下令征南大軍就地屯田駐防,建立屯堡,以安置軍民
據說,當年因為沈萬三得罪了明朝皇帝朱元璋,被發配到貴州,就在天龍屯堡(不過據歷史學家考究,沈萬三生於元朝死於元朝,極有可能不知朱元璋為何方神聖,更別說會發生上述的"故事")
天龍屯堡裡有所謂的「屯堡三匠」:石匠、木匠、銀匠
驛茶”也是天龍的一大特色。以前往來驛站送信的人凡是來到此地,都能免費喝到,熱情的天龍人送上的一碗“驛茶”
不管你是來自何方,只要你踏進屯堡,屯堡裡的老娘娘都會熱情的招待你喝“驛茶”,沒看到莊校長以及阿賀,都成為這位老娘娘的座上賓
貴州位處雲貴高原,地多蠱毒瘴癘,前人為去除這樣的情形,特別研製出“驛茶”,冷飲消暑解渴、止腹瀉、消除咳嗽、防感冒;熱飲助消化、養胃、暖胃、健胃作用;長期飲用具有養顏美容之功效
Tien7
走進天龍屯堡,會讓你有一種仿若時光錯置的感覺,此時我心中浮現了「桃花源記」的情景"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古鎮裡也有規格化的道路指示牌,這是屯堡開放觀光之後,才開始設置的"設施"吧
這個狹窄的巷道名曰“九道坎”,是屯堡建築的精華,是天龍屯堡最古老、最有代表性之處。小路僅夠兩人擦肩而過,兩邊石牆上不時現出小窗,約12×25公分見方,窗旁有門,僅只1.5米高。必須彎腰才能進去,房有兩層,內部為木結構,而石牆厚達兩尺,如同堡壘一般
屯堡人是一個“尚武”的漢族群體。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地戲」,「地戲」顧名思義就是以平地為舞臺圍場演出的戲劇;可別小看這屯堡地戲,它比京劇的歷史還早上好幾百年,可說是傳統中國戲劇的活化石,曾應邀遠赴法國和馬德里藝術節獻演
牆上所掛的,皆為表演地戲所用的『儺』ㄋㄨㄛˊ面具。地戲的起源於明代的軍儺,軍儺起源于宋代,而儺的歷史則可追溯到遠古的殷商時期,在那時儺是一種祭典,一種祈神佑福的方式,隨著歷史的變遷,軍儺這一種軍隊專司的儀典,逐漸演變成了今天屯堡人,娛神娛人的「地戲」
今天所上演的戲碼,是一齣三國時期著名的『三英戰呂布』
你看的出來誰是呂布、關羽、劉備、張飛嗎?地戲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唱和舞,伴奏用銅鑼、皮鼓等打擊樂器,演出的時候,演員頭戴“臉子”(面具),腰圍彩裙,腳穿布鞋,身背戰旗,持戈揚戟
在一鑼一鼓的伴奏下,隨著演員們跳著粗獷、原始、拙樸的舞步,挾雜高亢嘶啞的唱腔;雖然,我實在聽不明白,他們唱的是什麼?但是,我似乎看到遠古戰爭的場面,正在熱烈的展開
居所都是沿用數百年的石蓋房子,而為防禦外敵,房子門口建得十分低矮,窗子也是袖珍版,名「貓兒窗」,既可防盜又能透光
行經此地,正好捕捉到這個難得的畫面-小娘娘、大娘娘以及老娘娘,同時出現此巷弄當中
(小娘娘:指未婚少女,大娘娘:已婚婦女,老娘娘:老年人)
貴州人在過往較為艱困的歲月當中,常會把玉米碾碎參入飯中,共同煮食,藉以增加糧食的量;而現今卻成為一種「現代人的健康飲食法」
以現今的觀點看來,天龍屯堡是一處充滿軍事防禦功能的村寨,加之以五行八卦的佈陣方式,使敵人在進入村寨之後,馬上被其中的小街小巷,分散掉他們的力量,進而發揮徹底殲敵的功效
『紮染』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染色方法,苗族更是紮染工藝的能工巧匠。紮染可稱為蠟染的姊姐藝術,但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的表現在手紮製作方面
紮染布和蠟染布一樣,是苗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苗族姑娘的頭巾,小夥子的衣裳,苗家的地毯、床巾、被面,都可以看見紮染和蠟染的造型
Tien22
【黃金之城-貴州】天龍屯堡
Alanjih
Author: Alanjih (ID: 5499)
Posted: 2010-03-04 09:32 GMT+00:00
Mileage: 39.34 km
(2 ratings)
Tags: Travel, Photography, 【休閒活動】, 【扎記】, 【國外遊記】
Views: 2148
Share
Embed this trip
Click here to load all photos (22)

天龍屯堡(當地人都唸成ㄆㄨˇ)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平壩縣,處於天臺山、龍眼山兩山脈之間,距貴陽市72公里。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裡大量屯兵,兵都來自於江、浙、徽江南各省漢族。在本世紀初,當地幾位有名鄉儒,感覺飯籠鋪的“飯籠”二字不雅,經提議取天臺山的“天”字,以及龍眼山的“龍”字,二字合為村寨之名,這就是天龍屯堡“天龍”二字的由來。

Tien1
西南邊陲地帶,自古以來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是一處不易統治且常常出亂子的地區。朱元璋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梁王舉兵反叛,朱元璋派三十萬江淮大軍平叛,弭平叛亂後下令征南大軍就地屯田駐防,建立屯堡,以安置軍民
Tien2
據說,當年因為沈萬三得罪了明朝皇帝朱元璋,被發配到貴州,就在天龍屯堡(不過據歷史學家考究,沈萬三生於元朝死於元朝,極有可能不知朱元璋為何方神聖,更別說會發生上述的"故事")
Tien3
天龍屯堡裡有所謂的「屯堡三匠」:石匠、木匠、銀匠
Tien4
驛茶”也是天龍的一大特色。以前往來驛站送信的人凡是來到此地,都能免費喝到,熱情的天龍人送上的一碗“驛茶”
Tien5
不管你是來自何方,只要你踏進屯堡,屯堡裡的老娘娘都會熱情的招待你喝“驛茶”,沒看到莊校長以及阿賀,都成為這位老娘娘的座上賓
Tien6
貴州位處雲貴高原,地多蠱毒瘴癘,前人為去除這樣的情形,特別研製出“驛茶”,冷飲消暑解渴、止腹瀉、消除咳嗽、防感冒;熱飲助消化、養胃、暖胃、健胃作用;長期飲用具有養顏美容之功效
Tien7
Tien8
走進天龍屯堡,會讓你有一種仿若時光錯置的感覺,此時我心中浮現了「桃花源記」的情景"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Tien9
古鎮裡也有規格化的道路指示牌,這是屯堡開放觀光之後,才開始設置的"設施"吧
Tien10
這個狹窄的巷道名曰“九道坎”,是屯堡建築的精華,是天龍屯堡最古老、最有代表性之處。小路僅夠兩人擦肩而過,兩邊石牆上不時現出小窗,約12×25公分見方,窗旁有門,僅只1.5米高。必須彎腰才能進去,房有兩層,內部為木結構,而石牆厚達兩尺,如同堡壘一般
Tien11
屯堡人是一個“尚武”的漢族群體。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地戲」,「地戲」顧名思義就是以平地為舞臺圍場演出的戲劇;可別小看這屯堡地戲,它比京劇的歷史還早上好幾百年,可說是傳統中國戲劇的活化石,曾應邀遠赴法國和馬德里藝術節獻演
Tien12
牆上所掛的,皆為表演地戲所用的『儺』ㄋㄨㄛˊ面具。地戲的起源於明代的軍儺,軍儺起源于宋代,而儺的歷史則可追溯到遠古的殷商時期,在那時儺是一種祭典,一種祈神佑福的方式,隨著歷史的變遷,軍儺這一種軍隊專司的儀典,逐漸演變成了今天屯堡人,娛神娛人的「地戲」
Tien13
今天所上演的戲碼,是一齣三國時期著名的『三英戰呂布』
Tien14
你看的出來誰是呂布、關羽、劉備、張飛嗎?地戲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唱和舞,伴奏用銅鑼、皮鼓等打擊樂器,演出的時候,演員頭戴“臉子”(面具),腰圍彩裙,腳穿布鞋,身背戰旗,持戈揚戟
Tien15
在一鑼一鼓的伴奏下,隨著演員們跳著粗獷、原始、拙樸的舞步,挾雜高亢嘶啞的唱腔;雖然,我實在聽不明白,他們唱的是什麼?但是,我似乎看到遠古戰爭的場面,正在熱烈的展開
Tien16
居所都是沿用數百年的石蓋房子,而為防禦外敵,房子門口建得十分低矮,窗子也是袖珍版,名「貓兒窗」,既可防盜又能透光
Tien17
行經此地,正好捕捉到這個難得的畫面-小娘娘、大娘娘以及老娘娘,同時出現此巷弄當中
(小娘娘:指未婚少女,大娘娘:已婚婦女,老娘娘:老年人)
Tien18
貴州人在過往較為艱困的歲月當中,常會把玉米碾碎參入飯中,共同煮食,藉以增加糧食的量;而現今卻成為一種「現代人的健康飲食法」
Tien19
以現今的觀點看來,天龍屯堡是一處充滿軍事防禦功能的村寨,加之以五行八卦的佈陣方式,使敵人在進入村寨之後,馬上被其中的小街小巷,分散掉他們的力量,進而發揮徹底殲敵的功效
Tien20
『紮染』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染色方法,苗族更是紮染工藝的能工巧匠。紮染可稱為蠟染的姊姐藝術,但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的表現在手紮製作方面
Tien21
紮染布和蠟染布一樣,是苗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苗族姑娘的頭巾,小夥子的衣裳,苗家的地毯、床巾、被面,都可以看見紮染和蠟染的造型
Tien22
Post to:
FacebookMySpaceDiggDelicious
StumbleUponGoogle BookmarksYahoo! Bookmarks
FunPHEMiDEMi

Comments

Loading...

Leave your comment

Name:
Email: (Optional)
URL: (Optional)
Message:
You can use some HTML tags, such as <b>, <i>, <u>, <s>
Verification:


Regenerate
 
©2024 Mobile Action Technolog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