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似乎是喜好攝影人的最愛,看這天空真是藍得有點誇張
【台北大橋】
台北大橋位於台灣北部河川淡水河之上,連結台北市大同區與台北縣三重市,為三重市通往台北市重要橋樑。該橋樑歷經多次改建,最近一次改建為2000年10月。長179.2公尺,寬16.775公尺。此橋架設於淡水河最狹之處。目前屬於省道台1甲線其中一段
台北大橋歷史三部曲:
首部曲木橋時期: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年),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興建的台北木橋完工,連結了三重埔(三重市)與台北大稻埕埠原本設計為鐵橋,礙於經費不足只好改為木橋。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
二部曲鐵橋時期:日治大正十年(1921年),木橋無法承載日益增加的交通運輸,因此改建為鐵橋,於大正14年(1925年)改建完成,並命名為『台北橋』。改建完成時成為台北八景之一:鐵橋夕照
三部曲水泥橋時期:1969年台北橋因鏽蝕問題日益嚴重,改建完畢並通車,從鐵橋改為水泥橋。為因應交通流量,從原本的四線道路改為有主、副橋樑的六線道路,於1996年增建完成並正式通車,即為現今所見之主樣貌
華江7
在橋上來個超級大逆光,假若這是出現在七、八月間,那不熱翻了才怪!
台北橋(台北端)自行車引道,因此引道修建,嘉惠了許多騎自行車,以及欲以步行至大稻埕碼頭的民眾
在台北市的淡水河沿岸堤防上,隨處可見的大型崁入式壁畫,即使站在河對岸,也可看得非常清楚
台北市「延平河濱公園」一帶,在民國40年代本就是台北人的休憩用地,當時河濱聚集了許多露天歌廳,市民喜歡在附近「茶座」花一杯茶的錢、聽一下午的曲,享受河畔的悠閒時光,但這樣的光景在河隄興築後也跟著逝去。直到到近幾年河濱公園與自行車道修建完成,這裡的風貌才跟著搖身一變
長隄最初是為了隔絕洪患,無形中卻也割離了台北人與河的親密關係,讓人幾乎忘了台北因河而興的身世。其實,河離我們並不遠、僅一牆之隔,只消花點功夫,你我都可以容易的親近它
從「大稻埕碼頭」穿出隄岸,跨上自行車往淡水河口的方向前行,再順遊大稻埕地區的文化古蹟景點,有助於我們尋回老台北的記憶!
打從我們開始接觸台灣史以來,「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話道盡了台灣在發展上的進程與階段,而其中的「三艋舺」,才真正是與北部的開發有關
早在清朝的道光至咸豐年間,位於大漢溪和新店溪交會處的艋舺,是台北地區最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及郊商聚集的港埠所在地,此時的大稻埕仍是一片荒埔田園的景象
一八五三年,艋舺發生了頂下郊拼,來自唐山不同地方移民,安溪、同安的下郊人與來自晉江、惠安、南安的頂郊人拼鬥,敗陣的下郊人,護著他們的神祇霞海城隍爺,逃命到「大稻埕」
漸漸地,由於淡水河床日益淤塞,作為通商港重要集散地的艋舺,走進了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的京華煙雲不再,將地位拱手讓給了更接近出海口的大稻埕
大稻埕,意即「一個廣大的晒穀場」。大稻埕是繼艋舺(今萬華)之後,成為台北最繁華的地方;它的崛起,就如同童話故事「灰姑娘」般,非常迅速而且富有傳奇的色彩
清代到日據時期,隨著淡水河開港、河運的興盛以及鐵路開通,大稻埕由原先的一片漠漠田園,躍升為全台灣最富裕鼎盛的貿易商圈;同時也是台灣現代化思潮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在經濟、文化、社會活動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英、美等國商人,紛紛在大稻埕沿河的貴德街和南京西路上設立洋行,形成「外國人居留區」。外商鼓勵北部農民大量種茶,在大稻埕精製後,運銷海外。在洋行帶印引下的茶葉貿易,不但使市場擴大,也迅速造就大稻埕驚人的財富
從國外湧入的洋行外商,選擇了已具規模且民風開放的大稻埕,做為貿易的港口。而洋行將大稻埕由一個地域性的商品集散地,轉化成為一個國際貿易站,碼頭進出的貨物量大為增加
由於外商的資本雄厚,大力搜刮北部山區的茶葉、樟腦…等經濟作物,促使台北盆地擴展速度加快,更擴大了大稻埕的商圈。最後連桃園、新竹一帶的物資,也以大稻埕為集散地,當時的洋行、富商沿著河岸分佈。停泊帆船的碼頭區從六號水門外,一直延伸到歸綏街底附近
作為當時經濟中心的大稻埕,出現了許多台灣第一的紀錄,第一所關設新式學校-新學堂,於一八八七年成立;同年鋪設了台灣第一段鐵路,台北由大稻埕火車站發車;第一所技術學校-電報學堂、第一個外僑區-千秋橋、建昌街的連棟洋樓,以及郵電和電報支局、稅務檢查所、地方法院等,都匯集在大稻埕,甚至一九三○年代掀起的台語流行歌曲熱潮,也是發源於此
「成也淡水河,敗也淡水河!」
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沙水淺,而逐漸失去河港的功能,原先興盛多時的茶業也大多衰退,但仍集結許多進出口商從事貿易,而且保持全台北最繁榮的消費中心。直到台北市快速擴展,中心區位逐漸轉移後,大稻埕的人口隨之外移,才逐步失去舊日的繁華,變成台北市外圍的老地區
大稻程雖因都市重心的移轉,暫時短暫的被世人所輕忽,但是歷經一代繁華所留下的人文景觀,卻是極為豐富值得你來探訪;大稻埕碼頭(五號水門)設置了藍色公路乘船碼頭、咖啡廣場、唐山帆船,乘著自行車沿河北行,一路伴隨著陽明山景、淡水河夕照;對比著數座跨河大橋上的車陣川流,眼下的悠閒顯得格外難得。騎士們還可沿路走訪相鄰文化古蹟,包括大稻埕、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台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永樂市場等景點,大稻埕昔日的繁華,也就能略窺一二
在中興橋下,你可以看到機車(左邊)與自行車(右邊)分道並行的畫面
從這個角度看頭上的中興橋,在視覺感受上來講是蠻壯觀的
人與河流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的,但在高度發展的社會中,卻逐漸與之疏離。何妨,給自己放個假帶根釣竿,到河邊坐一下午,找回原先人與大自然的親密關係
台北市野雁保護區位於淡水河流域大漢溪和新店溪交界處,北起中興橋,南至華中橋間,東以台北市 (萬華區) 的河濱公園外側低水護岸為界,西至台北縣、市界線之間的水域
保護區與龍山、華江、雙園及華中等4座河濱公園相鄰,是以雁鴨科為主的季節性水鳥保護區。本區對外的交通路線為環河南、北路,而主要的出入口有三處,一為桂林路底水門口,二為長順街底水門口,三為萬大路底華中橋下水門口(亦為華中河濱公園口)。可由雁鴨公園入口進入,沿著賞鴨步道即可欣賞野鳥之美
保護區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渡冬區,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4月,聚集了數以千計的雁鴨科鳥類。又本區位於大台北都會區內,藉由保護區的鳥類群聚的組成與變遷,可以作為淡水河流域及台北都會區環境的重要指標
雙園河濱公園的棒球場,平日作為大理高中(時報二代鷹)的練習場,除了供其在此練習之外,另亦負責部分球場的維護與管理,因此,球場的維護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棒球」號稱為台灣的國球,自從台東的紅葉少棒隊,打敗日本調布少棒隊以來,棒球就一路肩負起,普遍台灣人的強國強種的深刻期望,似乎是只要能打贏球賽,就贏了整個世界
的確,靠著棒球打開了台灣在世界版圖當中,部分為世人所認識的國際能見度;也因為王建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發光發熱,透過電視的轉播,把台灣的地圖與國旗,不只一次的強力放送在全世界觀眾的眼前。加油吧!各位棒球員,所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三五好友相聚於午後橋下,下棋對弈喝茶聊天,豈不人生之快事也
華江36
台北市上華江橋的自行車專用引道,與原有之汽機車橋面,構成一幅奇妙的視覺畫面
「新店溪自行車道 」,若不上華江橋一路往前會經過華中橋=>華中河濱公園=>馬場町紀念公園=>中正橋=>古亭河濱公園=>永福橋=>景福自行車道=>景美舊橋
橫跨於新店溪上的華江橋,以前是板橋市通往台北市非常重要的橋樑,近年隨著周邊萬板、華翠大橋的相繼開通,大幅分擔了以往的負荷
與前一張相片(39)同一個拍攝位置,只是因為拍攝方向的相反,造成色溫完全不同的畫面
"溼地"就好比是都市的肺一樣!
大家一定會問?為什麼我們要保育溼地、甚至復育溼地?科學家指出,全球溼地容納了大約7710億噸的溫室氣體約占地球碳總量的1/5,相當於大氣層中目前所含碳的總量;如果全球所有的溼地釋出其持有的碳,將會形成強大的溫室效應,我們可稱之為『碳炸彈』,這將會加速地球的暖化,甚至引發人們擔憂的『世界末日』提早面臨
江子翠原為閩南語「港仔嘴」,意指河流匯流處形同尖嘴狀的地帶。後來以同音異字改名為漢字「江子翠」
陸續尚在興建的快速道路,將台北城打造成一個天空之城般的國際性都市,這對於我們,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目前臺北市有兩塊溼地:華江雁鴨自然公園與關渡自然公園,位於臺北市中心的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不僅成立最早,也是可與全世界比美特殊的都會型雁鴨自然公園
江子翠河口景觀河濱公園的生態環境大致可分為四類:水域、泥灘沙洲、草澤近水域泥灘、公園綠地
從華江橋一直到新海橋這一段自行車道,被規劃成為「大漢溪右岸自行車道」,若不上橋則一路可達浮洲藝術觀河濱公園、溪洲運動河濱公園及土城媽祖田。走一趟江子翠河口景觀河濱公園,除了可以讓你休憩、運動外,豐富的生態景觀,是你可以一再駐足觀察的有趣世界
大漢溪位於台灣北部,是淡水河主流上游,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涵蓋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以及宜蘭縣的一小部分
走上新海橋跨越大漢溪,我們就來到了「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
「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往右走可以一路會經過新莊西盛環保河濱公園、樹林柑園生態河濱公園、南靖陶藝河濱公園以及鶯歌陶瓷博物館;往左走可達三重環保河濱公園、疏洪運動公園並一路接上二重環狀自行車道
踏上歸途
近來全世界提倡節能減碳,再加上崇尚自然健康的觀念推波助瀾之下,騎自行車可以健身兼休閒,每小時大約可以消耗210卡路里,揮汗如雨後,促進新陳代謝,既可減脂又可美膚,同時可讓下半身肌肉更緊實,曲線更修長,真是一騎多得啊!台北縣自行車道總長達259公里,,台北市則有107公里,是全台自行車道總長度最長的縣市,業已形成彼此可以互相銜接的自行車網,全家來趟鐵馬行,感受一下就在我們身邊的"好山、好水、好人文"
【鐵馬遊記】大稻埕碼頭為起點的三江之旅 / 20090924
Alanjih
Author: Alanjih (ID: 5499)
Posted: 2009-09-29 09:35 GMT+00:00
Mileage: 18.55 km
(3 ratings)
Tags: Travel, Photography, Biking, Landscape, 【鐵馬遊記】
Views: 3765
Share
Embed this trip
Click here to load all photos (49)

    這一條路線,是兼具有人文歷史巡禮以及自然生態觀察的黃金路線;它同時也是一條,鄰近大台北地區的市民,容易讓每個人親近的簡單路線。就在秋高氣爽、溽暑尾聲的午後傍晚,來一趟跨越台北縣、市,串聯起淡水河、新店溪以及大漢溪的鐵馬遊,應該會是非常舒服,而且沿途景觀非常豐富的人文與生態的遊歷。
【今日路線】:從家出發(三重)→經龍濱路→上台北橋→淡水河自行車道→大稻埕碼頭→經忠孝橋底→經中興橋底→台北市野雁保護區、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上華江橋(過新店溪)→大漢溪右岸自行車道→江子翠河口景觀河濱公園→經大漢橋底→上新海橋(過大漢溪)→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三重環保河濱公園→經重新橋下疏洪運動公園→三重
【總里程數】:19. 25 公里(從家裡出發繞一圈回到原點)
【所需時間】:約為到兩小時左右(邊騎邊玩、照相)

華江2
晴朗的天空,似乎是喜好攝影人的最愛,看這天空真是藍得有點誇張
華江3
【台北大橋】
台北大橋位於台灣北部河川淡水河之上,連結台北市大同區與台北縣三重市,為三重市通往台北市重要橋樑。該橋樑歷經多次改建,最近一次改建為2000年10月。長179.2公尺,寬16.775公尺。此橋架設於淡水河最狹之處。目前屬於省道台1甲線其中一段
華江4
台北大橋歷史三部曲:
首部曲木橋時期: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年),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興建的台北木橋完工,連結了三重埔(三重市)與台北大稻埕埠原本設計為鐵橋,礙於經費不足只好改為木橋。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
華江5
二部曲鐵橋時期:日治大正十年(1921年),木橋無法承載日益增加的交通運輸,因此改建為鐵橋,於大正14年(1925年)改建完成,並命名為『台北橋』。改建完成時成為台北八景之一:鐵橋夕照
華江6
三部曲水泥橋時期:1969年台北橋因鏽蝕問題日益嚴重,改建完畢並通車,從鐵橋改為水泥橋。為因應交通流量,從原本的四線道路改為有主、副橋樑的六線道路,於1996年增建完成並正式通車,即為現今所見之主樣貌
華江7
華江8
在橋上來個超級大逆光,假若這是出現在七、八月間,那不熱翻了才怪!
華江9
台北橋(台北端)自行車引道,因此引道修建,嘉惠了許多騎自行車,以及欲以步行至大稻埕碼頭的民眾
華江10
在台北市的淡水河沿岸堤防上,隨處可見的大型崁入式壁畫,即使站在河對岸,也可看得非常清楚
華江11
台北市「延平河濱公園」一帶,在民國40年代本就是台北人的休憩用地,當時河濱聚集了許多露天歌廳,市民喜歡在附近「茶座」花一杯茶的錢、聽一下午的曲,享受河畔的悠閒時光,但這樣的光景在河隄興築後也跟著逝去。直到到近幾年河濱公園與自行車道修建完成,這裡的風貌才跟著搖身一變
華江12
長隄最初是為了隔絕洪患,無形中卻也割離了台北人與河的親密關係,讓人幾乎忘了台北因河而興的身世。其實,河離我們並不遠、僅一牆之隔,只消花點功夫,你我都可以容易的親近它
華江13
從「大稻埕碼頭」穿出隄岸,跨上自行車往淡水河口的方向前行,再順遊大稻埕地區的文化古蹟景點,有助於我們尋回老台北的記憶!
華江14
打從我們開始接觸台灣史以來,「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話道盡了台灣在發展上的進程與階段,而其中的「三艋舺」,才真正是與北部的開發有關
華江15
早在清朝的道光至咸豐年間,位於大漢溪和新店溪交會處的艋舺,是台北地區最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及郊商聚集的港埠所在地,此時的大稻埕仍是一片荒埔田園的景象
華江16
一八五三年,艋舺發生了頂下郊拼,來自唐山不同地方移民,安溪、同安的下郊人與來自晉江、惠安、南安的頂郊人拼鬥,敗陣的下郊人,護著他們的神祇霞海城隍爺,逃命到「大稻埕」
華江17
漸漸地,由於淡水河床日益淤塞,作為通商港重要集散地的艋舺,走進了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的京華煙雲不再,將地位拱手讓給了更接近出海口的大稻埕
華江18
大稻埕,意即「一個廣大的晒穀場」。大稻埕是繼艋舺(今萬華)之後,成為台北最繁華的地方;它的崛起,就如同童話故事「灰姑娘」般,非常迅速而且富有傳奇的色彩
華江19
清代到日據時期,隨著淡水河開港、河運的興盛以及鐵路開通,大稻埕由原先的一片漠漠田園,躍升為全台灣最富裕鼎盛的貿易商圈;同時也是台灣現代化思潮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在經濟、文化、社會活動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華江20
英、美等國商人,紛紛在大稻埕沿河的貴德街和南京西路上設立洋行,形成「外國人居留區」。外商鼓勵北部農民大量種茶,在大稻埕精製後,運銷海外。在洋行帶印引下的茶葉貿易,不但使市場擴大,也迅速造就大稻埕驚人的財富
華江21
從國外湧入的洋行外商,選擇了已具規模且民風開放的大稻埕,做為貿易的港口。而洋行將大稻埕由一個地域性的商品集散地,轉化成為一個國際貿易站,碼頭進出的貨物量大為增加
華江22
由於外商的資本雄厚,大力搜刮北部山區的茶葉、樟腦…等經濟作物,促使台北盆地擴展速度加快,更擴大了大稻埕的商圈。最後連桃園、新竹一帶的物資,也以大稻埕為集散地,當時的洋行、富商沿著河岸分佈。停泊帆船的碼頭區從六號水門外,一直延伸到歸綏街底附近
華江23
作為當時經濟中心的大稻埕,出現了許多台灣第一的紀錄,第一所關設新式學校-新學堂,於一八八七年成立;同年鋪設了台灣第一段鐵路,台北由大稻埕火車站發車;第一所技術學校-電報學堂、第一個外僑區-千秋橋、建昌街的連棟洋樓,以及郵電和電報支局、稅務檢查所、地方法院等,都匯集在大稻埕,甚至一九三○年代掀起的台語流行歌曲熱潮,也是發源於此
華江24
「成也淡水河,敗也淡水河!」
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沙水淺,而逐漸失去河港的功能,原先興盛多時的茶業也大多衰退,但仍集結許多進出口商從事貿易,而且保持全台北最繁榮的消費中心。直到台北市快速擴展,中心區位逐漸轉移後,大稻埕的人口隨之外移,才逐步失去舊日的繁華,變成台北市外圍的老地區
華江25
大稻程雖因都市重心的移轉,暫時短暫的被世人所輕忽,但是歷經一代繁華所留下的人文景觀,卻是極為豐富值得你來探訪;大稻埕碼頭(五號水門)設置了藍色公路乘船碼頭、咖啡廣場、唐山帆船,乘著自行車沿河北行,一路伴隨著陽明山景、淡水河夕照;對比著數座跨河大橋上的車陣川流,眼下的悠閒顯得格外難得。騎士們還可沿路走訪相鄰文化古蹟,包括大稻埕、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台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永樂市場等景點,大稻埕昔日的繁華,也就能略窺一二
華江26
在中興橋下,你可以看到機車(左邊)與自行車(右邊)分道並行的畫面
華江27
從這個角度看頭上的中興橋,在視覺感受上來講是蠻壯觀的
華江28
人與河流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的,但在高度發展的社會中,卻逐漸與之疏離。何妨,給自己放個假帶根釣竿,到河邊坐一下午,找回原先人與大自然的親密關係
華江29
台北市野雁保護區位於淡水河流域大漢溪和新店溪交界處,北起中興橋,南至華中橋間,東以台北市 (萬華區) 的河濱公園外側低水護岸為界,西至台北縣、市界線之間的水域
華江30
保護區與龍山、華江、雙園及華中等4座河濱公園相鄰,是以雁鴨科為主的季節性水鳥保護區。本區對外的交通路線為環河南、北路,而主要的出入口有三處,一為桂林路底水門口,二為長順街底水門口,三為萬大路底華中橋下水門口(亦為華中河濱公園口)。可由雁鴨公園入口進入,沿著賞鴨步道即可欣賞野鳥之美
華江31
保護區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渡冬區,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4月,聚集了數以千計的雁鴨科鳥類。又本區位於大台北都會區內,藉由保護區的鳥類群聚的組成與變遷,可以作為淡水河流域及台北都會區環境的重要指標
華江32
雙園河濱公園的棒球場,平日作為大理高中(時報二代鷹)的練習場,除了供其在此練習之外,另亦負責部分球場的維護與管理,因此,球場的維護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華江33
「棒球」號稱為台灣的國球,自從台東的紅葉少棒隊,打敗日本調布少棒隊以來,棒球就一路肩負起,普遍台灣人的強國強種的深刻期望,似乎是只要能打贏球賽,就贏了整個世界
華江34
的確,靠著棒球打開了台灣在世界版圖當中,部分為世人所認識的國際能見度;也因為王建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發光發熱,透過電視的轉播,把台灣的地圖與國旗,不只一次的強力放送在全世界觀眾的眼前。加油吧!各位棒球員,所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華江35
三五好友相聚於午後橋下,下棋對弈喝茶聊天,豈不人生之快事也
華江36
華江37
台北市上華江橋的自行車專用引道,與原有之汽機車橋面,構成一幅奇妙的視覺畫面
華江38
「新店溪自行車道 」,若不上華江橋一路往前會經過華中橋=>華中河濱公園=>馬場町紀念公園=>中正橋=>古亭河濱公園=>永福橋=>景福自行車道=>景美舊橋
華江39
橫跨於新店溪上的華江橋,以前是板橋市通往台北市非常重要的橋樑,近年隨著周邊萬板、華翠大橋的相繼開通,大幅分擔了以往的負荷
華江40
與前一張相片(39)同一個拍攝位置,只是因為拍攝方向的相反,造成色溫完全不同的畫面
華江41
"溼地"就好比是都市的肺一樣!
大家一定會問?為什麼我們要保育溼地、甚至復育溼地?科學家指出,全球溼地容納了大約7710億噸的溫室氣體約占地球碳總量的1/5,相當於大氣層中目前所含碳的總量;如果全球所有的溼地釋出其持有的碳,將會形成強大的溫室效應,我們可稱之為『碳炸彈』,這將會加速地球的暖化,甚至引發人們擔憂的『世界末日』提早面臨
華江42
江子翠原為閩南語「港仔嘴」,意指河流匯流處形同尖嘴狀的地帶。後來以同音異字改名為漢字「江子翠」
華江43
陸續尚在興建的快速道路,將台北城打造成一個天空之城般的國際性都市,這對於我們,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華江44
目前臺北市有兩塊溼地:華江雁鴨自然公園與關渡自然公園,位於臺北市中心的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不僅成立最早,也是可與全世界比美特殊的都會型雁鴨自然公園
華江45
江子翠河口景觀河濱公園的生態環境大致可分為四類:水域、泥灘沙洲、草澤近水域泥灘、公園綠地
華江46
從華江橋一直到新海橋這一段自行車道,被規劃成為「大漢溪右岸自行車道」,若不上橋則一路可達浮洲藝術觀河濱公園、溪洲運動河濱公園及土城媽祖田。走一趟江子翠河口景觀河濱公園,除了可以讓你休憩、運動外,豐富的生態景觀,是你可以一再駐足觀察的有趣世界
華江47
大漢溪位於台灣北部,是淡水河主流上游,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涵蓋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以及宜蘭縣的一小部分
華江48
走上新海橋跨越大漢溪,我們就來到了「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
華江49
「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往右走可以一路會經過新莊西盛環保河濱公園、樹林柑園生態河濱公園、南靖陶藝河濱公園以及鶯歌陶瓷博物館;往左走可達三重環保河濱公園、疏洪運動公園並一路接上二重環狀自行車道
華江1
踏上歸途
近來全世界提倡節能減碳,再加上崇尚自然健康的觀念推波助瀾之下,騎自行車可以健身兼休閒,每小時大約可以消耗210卡路里,揮汗如雨後,促進新陳代謝,既可減脂又可美膚,同時可讓下半身肌肉更緊實,曲線更修長,真是一騎多得啊!台北縣自行車道總長達259公里,,台北市則有107公里,是全台自行車道總長度最長的縣市,業已形成彼此可以互相銜接的自行車網,全家來趟鐵馬行,感受一下就在我們身邊的"好山、好水、好人文"
Post to:
FacebookMySpaceDiggDelicious
StumbleUponGoogle BookmarksYahoo! Bookmarks
FunPHEMiDEMi

Comments

Loading...

Leave your comment

Name:
Email: (Optional)
URL: (Optional)
Message:
You can use some HTML tags, such as <b>, <i>, <u>, <s>
Verification:


Regenerate
 
©2024 Mobile Action Technolog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