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內溝溪發現整條溪裡面大大小小的魚群優游著
沿著內溝溪也有自行車專用道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康樂街236-3號)原是由內溝里民活動中心所改建, 是台北市第一個以河川為主題的社區展示館,目的為收集附近的動植物生態,做為國中、國小學生及社區 居民的鄉野生態學習場所。來到這裡,不僅可以了解內溝溪的生態,還可以欣賞河川生態工法整治後的美 麗風光。
郁芳
Fanny
Irene
於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旁有許多的生態
紅色蜻蜓
在溪水旁有許多紅蜻蜓
也有藍色蜻蜓
紅蜻蜓
溪流旁還設有石頭步道
溪水清澈
展示館內的模型
館方人員解說
展示館後方的步道
這條步道無論步行或騎單車都是不錯的路線
途中經過風化地質
回到展示館拍張合照
路旁的螳螂
回程由安泰街
有一小段的爬坡
Irene 不愧是有練過的,一口氣騎了上來
騎不上來只好得用牽的囉^^
途中會經過明舉山步道登山口
再經過一個陡坡可看到安泰里的地標
這時大家已被太陽曬到暈頭了
穿過大湖隧道後抵達大湖公園,沿著公園旁騎到日湖百貨(原德安百貨)
由於實在被曬暈頭了,再加上看到冰後就忍不住趕緊往嘴裡送,所以就忘了拍照了
吃完冰後,有點消暑了,趕緊再騎回公司,完成了今天的騎乘

附帶一提,此行最勇猛的可說是Irene了,早上從三重直接騎到內湖,活動完再從內湖騎回去,想必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看到她騎上陽明山了^^
20090711 內溝溪生態單車遊
Charles
Author: Charles (ID: 166)
Posted: 2009-07-12 16:13 GMT+00:00
Mileage: 16.85 km
(3 ratings)
Tags: Travel, Biking, Landscape, 郊遊, 單車
Views: 3243
Share
Embed this trip
Click here to load all photos (30)

7/11星期六上午8:30於公司集合,Irene,Fanny,我與郁芳四人,原本預訂由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由內溝溪出口前往內溝溪生態展示館,但是出發時已經是艷陽高照,如果從基隆河自行車道還得繞一圈,再加上太陽曬,可能還沒騎到內溝溪就得掛點了.

所以後來決定直接從民權隧道走近路前往.

更多照片:http://picasaweb.google.com.tw/charleshung.net/20090711#

google map:http://maps.google.com.tw/maps/ms?hl=zh-TW&ie=UTF8&msa=0&msid=107827470856840308217.00046e8e764c42e2bb130&z=15

內溝溪
到了內溝溪發現整條溪裡面大大小小的魚群優游著
沿著內溝溪也有自行車專用道
內溝溪生態教育館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康樂街236-3號)原是由內溝里民活動中心所改建, 是台北市第一個以河川為主題的社區展示館,目的為收集附近的動植物生態,做為國中、國小學生及社區 居民的鄉野生態學習場所。來到這裡,不僅可以了解內溝溪的生態,還可以欣賞河川生態工法整治後的美 麗風光。
郁芳
Fanny
Irene
攀木蜥蜴
於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旁有許多的生態
紅色蜻蜓
在溪水旁有許多紅蜻蜓
也有藍色蜻蜓
紅蜻蜓
溪流旁還設有石頭步道
溪水清澈
展示館內的模型
館方人員解說
展示館後方的步道
這條步道無論步行或騎單車都是不錯的路線
途中經過風化地質
回到展示館拍張合照
路旁的螳螂
回程由安泰街
有一小段的爬坡
Irene 不愧是有練過的,一口氣騎了上來
騎不上來只好得用牽的囉^^
途中會經過明舉山步道登山口
再經過一個陡坡可看到安泰里的地標
這時大家已被太陽曬到暈頭了
天空真是湛藍啊
穿過大湖隧道後抵達大湖公園,沿著公園旁騎到日湖百貨(原德安百貨)
回程當然要消暑一下吃個冰
由於實在被曬暈頭了,再加上看到冰後就忍不住趕緊往嘴裡送,所以就忘了拍照了
不過有把冰品價目表拍下來啦,人客阿,要吃下回自己來.
吃完冰後,有點消暑了,趕緊再騎回公司,完成了今天的騎乘

附帶一提,此行最勇猛的可說是Irene了,早上從三重直接騎到內湖,活動完再從內湖騎回去,想必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看到她騎上陽明山了^^
Post to:
FacebookMySpaceDiggDelicious
StumbleUponGoogle BookmarksYahoo! Bookmarks
FunPHEMiDEMi

Comments

Loading...

Leave your comment

Name:
Email: (Optional)
URL: (Optional)
Message:
You can use some HTML tags, such as <b>, <i>, <u>, <s>
Verification:


Regenerate
 
©2024 Mobile Action Technology, Inc.